【出师表中优劣得所的意思】《出师表》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,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朝廷的期望。文中提到“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”这段话强调了用人的重要性。
其中,“优劣得所”一词出现在《出师表》中,是诸葛亮对人才使用的一种期望和要求。它指的是:对于有才能的人(优者),应当给予合适的职位和尊重;而对于能力不足或品行不佳的人(劣者),也应安排他们适合的位置,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,避免浪费资源或造成混乱。
“优劣得所”是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表达的一个重要治国理念,强调合理分配人才,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。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对人才管理的深刻理解,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参考。
表格展示: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背景 | 意义 |
优劣得所 | 对有才能者给予合适位置,对能力不足者也安排适当职责 | 《出师表》 | 诸葛亮向刘禅陈述治国之道 | 强调人才合理配置,提升治理效率 |
优 | 有才能、德行好的人 | —— | —— | 应当被重用、信任 |
劣 | 才能不足或品德不佳的人 | —— | —— | 应当被安排在合适岗位,避免误事 |
得所 | 得到合适的位置或待遇 | —— | —— | 体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用人原则 |
通过“优劣得所”的思想,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。他不仅重视选拔贤才,也关注如何合理使用各类人才,使国家运作更加有序高效。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组织管理中要注重人尽其才、物尽其用。